“一思想就无聊,一深刻就无趣?”思想性、理论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简称原理课)教学的重要标志,偏好生动性、趣味性又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否二者兼顾?这个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原理课教学的“悖论”
“一思想就无聊,一深刻就无趣?”思想性、理论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简称原理课)教学的重要标志,偏好生动性、趣味性又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否二者兼顾?这个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原理课教学的“悖论”。近几年,原理课在不断思考和尝试中,摸索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教”与“学”相交融,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集中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具有历史厚度、理论深度、现实热度的思政课堂,打造符合医学院校特色的“医本思政课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思想要接地气、思想要面对生活世界、思想要能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人生哲理小故事,这是马克思主义内涵中的应有之意。关心“生活世界”,寻找社会生活中的,是学习优美的散文作品集、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方式。开学之初,张桂芝老师就用线上弹幕、线下调查问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为什么“奋斗的青年”比“佛系的青年”更可贵,大学里我应该学会什么,未来的医生是什么样子的,大学里应该谈一场恋爱吗……收集的问题,结合医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使教材重点、难点与问题形成关系人生哲理小故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转化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张晋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形象的故事,还原出有血有肉、刻苦钻研的青年马克思,从了解人物经历到学习人物思想,生动有趣,脉络清楚。“没想到原理课这么有趣有料,经典不是枯燥的,而是鲜活的。”2022级临床专业学生吴迪被深深吸引了。
“原来医学生也需要学习辩证法,辩证法对我学习生理、生化帮助很大优美的散文作品集。”2022级影像班的于涛深有感触。一个个抽象难懂的理论问题变成了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敬畏生命、大医精诚的触动与追求、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
图书馆里,2022级临床专业的吴倩借助多媒体观看老师的授课,并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得到老师就问题的详细解答,实现了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弄懂理论难题。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人生哲理小故事,自行安排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学习项目及进度,如期地提交学习作业。这是原理课混合式教学的一个缩影。通过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课前完成对知识脉络的初级把握,与教师课堂预先留白的思考问题相结合,带着消除困惑的急切和对崭新思维碰撞的渴求,与教师一同在课堂上面对面开展“爱智”和“求知”的协作探究、互动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spoc网络平台寻找同伴一起讨论问题和交流心得,仅本学期学生讨论区发起的主题数量就达到505个,讨论交流回复7527条,实现了讨论解疑惑,交流长真知;亦可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达到了学习他人所长、促进自我成长的目的。
“为什么实现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她的现实依据是什么?”线上的分组讨论,同学们热火朝天,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对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作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有的同学对马克思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与“病理解剖”作具体实证分析,甚至还有的同学从工人阶级获得“意识”成为无产阶级,从而能够在斗争中战胜资产阶级的角度,得到了“主义不仅是目的而且是过程”的真知灼见。“碰撞出火花,分享出成果,我很期待与每次的小组共同学习。”2022级班王振峰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辩证法,”“从医实践中医者的价值体现何处?”“人工智能能否超越取代人类智能?”……在原理的课堂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交流思想,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无疑,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沉寂的课堂变得灵动活泼,小组展示、主题演讲、换位教学、经典研读交流“新形式”下,一幅“用眼睛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用双手做出来人生哲理小故事、用嘴巴去分享”的“新图景”被缓缓拉开,真正地“立”起了“启智——爱智——得智”的鲜活思政课堂。“这种课堂形式,解答了很多困扰我的问题,也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2022级中医班的魏庆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与其用生硬的语言去灌输经典,倒不如让学生亲自去名著中感悟。通过朗诵、写感想等方式,让学生们进一步加深对经典的理解。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王丽娟同学的《党宣言到底有多牛?》在思想实践之经典阅读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为了写好这篇读书报告,我读了三遍《党宣言》,还就很多问题请教了原理课老师。170年过去了,《党宣言》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还会持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答案。”读经典的过程,就是学生们与经典零距离接触的过程。
近年来,滨州医学院深耕“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优美的散文作品集、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各类活动中,形成全方位育人机制,推动思政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通过医心悦读、医路行走、医情调研、医学服务、医理宣讲等板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实践体验践行红医精神,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深化自我赋能。
原理课将知识、信息、智慧、素养等多元要素纳入教学体系中,将自学、问学优美的散文作品集、求学人生哲理小故事、导学作为教学的动态环节,用思想引领,与青春对话,通过建构具有历史厚度、理论深度、现实热度的大学课堂,为青年学子插上“求知”“爱智”的翅膀,让他们成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