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举家搬进城来了,居住的地方变了,对老家的深情厚意依然不变
如今,我举家搬进城来了,居住的地方变了,对老家的深情厚意依然不变。居住城里久了,节假日少不了要回老家看看;如今老家通了高速公路,老家说远也不远,坐上大巴,两三个小时,就到老家了。
有人这样问我,总是回老家,回去做啥子哩,是不是去寻找“乡愁”。哎呀,这话正好说到了心坎上,每一次回老家,看望还在老家的父母是头等大事。还有,总是想和老家里搬进城的人们聚一聚,摆谈摆谈。
原来通往老家村寨里的路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路面平平坦坦,走在上面鞋不沾泥脚不沾地。公路硬化到家门口,率先富裕起来的人家都买了小车。
老家经过农网改造后,除了特殊情况,停电的时间很少。通村公路两旁,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每天晚上都准时亮起来,照得村庄蓬荜生辉。
还是说说老家的老屋吧,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产物。我爹妈说我是在老屋里出生的,老屋于我们四五个兄弟姐妹,是“诞生地”。
老屋建于1996年,那时候土地承包到户已十多年,老屋所用木料并不名贵,构造也不精致,清一色是攀枝树。
说起这些攀枝树,还有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在流传着。据说,当时有三位老人到云南宣威做生意,带回来三根攀枝树拐杖,无意间被他们插在老家水塘边,三根攀枝拐杖竟然奇迹般活了,发出了嫩绿的叶片,一月月一年年风吹见长,才十几年的时间,居然长成了大树。乡亲们于是把攀枝树枝条修剪下来扦插在房前屋后,十多年后同样长成大树,做修建房屋的材料。
老屋除了大梁是杉树,其他的柱头檩子都是攀枝树,甚至连镶嵌的板片板壁都是。老屋“四立封三”,里间外间共四间,加上堂屋共五间。堂屋前有一个“屯口”,那里采光最好,我爹妈他们老爱聚集在那个小天地里,谈春种秋收,谈过年过节。二楼是炕楼,一年收获的包谷和麦子,都统统往上面堆放。
那时候老家条件仍然艰苦,物资相当匮乏,老家有山歌叫做“包谷饭来黄珍珍(音),楼上撮来楼下推。不嫌粗糙吃两碗,不嫌哥穷转来跟。”既暗含着男女爱情,又形容劳动丰收喜悦。
老家叫瓦房寨,用攀枝树修建的木房大概还有二十多栋,都盖着青瓦蓝瓦。前不久,有旅游团来参观,觉得这种年代久远的老屋成了“珍品”,应加以保护。
我的老家,居住着像我爹妈他们这样一群老人,他们一个个身体非常健康,日子过得非常好。有的还种着一亩三分地,喂猪韩江写的短篇精选,养鸡,自给自足,其乐融融。
父母是解放前出生的,经历过不少艰难曲折,曾经吃不饱,穿不暖。他们说,国家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能够走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这一步不容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我一听父母这番话,不由惊佩起来,一个地地道道中国农民,居然还有这么高的觉悟。父母笑笑说,这些都是从新闻联播上看来的听来的。看多了,听多了,就自然而然懂得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知道中国农村在发展、在变化。
在老家瓦房寨里,像父母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多,有的儿子媳妇在外省打工,春节才会回来和他们欢聚一堂;有的儿子媳妇都在城里工作,往往一两个月都要抽空一次回来看望他们。
我不在老家,我住在城里,我本想把两个老人接进城来居住,可父母说老家住习惯了。他们说种庄稼锻炼了身子骨,种庄稼收获满满。在老家有看不够的青山绿水,有呼吸不完的新鲜空气,老家草木亲亲的,老家老屋亲亲的,老家人们亲亲的。
得知参加挂职是2019年11月份。开始很犹豫。因为大宝在上初二,正值青春期。平时和他的思想交流主要是我。二宝才半岁。爱人睡眠不好国风古韵的文案、耐心有限。更年期和青春期、婴儿期交汇,怕家里搅成一锅粥。但随后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是组织决定,毅然参加挂职。
由于我长期在县区工作,干的都是或苦或累、或急或难的工作,长期不休假。2020年初,我向管理挂职工作的省委组织部有关处室请求,要求到能够为贵州、为六盘水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单位挂职,不论工作性质和苦累程度。这让同事、朋友感到很诧异。从此前就已挂职的朋友异样的眼光中,感觉自己是挂职干部中的另类。
因疫情原因挂职时间推迟了。2020年7月16日从贵阳出发,当晚抵达南京。第二天由所在区的组织部到南京市委组织部接到我们几个挂职干部。谈线日正式到位于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上班。
到单位的第一天是星期六,接到通知是参加主任办公会。原以为是周末加班,后来才知道南京好些单位星期六都是正常上班。
在近年有不少呼吁每周休息3天的情况下,南京居然有不少单位星期六一直正常上班,这的确出乎我的意料!后来看,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2020年,软件谷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170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16.8%;2020年南京经济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等等这些成绩,并非浪得虚名。经济指数和他们的奋斗指数也是呈正相关的。
近十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苦干实干、后发赶超。有评价说贵州的干部像打了鸡血。此言不虚。贵州干部的辛苦指数的确很高!可以说,十年来贵州群众的幸福指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干部的辛苦指数!尤其是脱贫攻坚战,一些干部甚至付出了生命!现在看来,当我们贵州在拼搏的时候,全国其他地方的干部也在不懈地奋斗着!
再说防汛工作。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河网南北纵横,南京就处于长江边缘,防汛工作极为不易:沿江堤河堤巡查,首先要将堤岸的草皮铲掉,以便于发现管涌等危情。出现管涌,还要在坝的另一面建养水坝,以保持两边水压持平。整晚都得不到休息。如此持续数月,压力可谓山大。
西安交大和南京软件谷有着干部交流和业务合作关系韩江写的短篇精选。为加强联络,8月下旬,我们由南京出发赶往西安。
我们先了到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西迁博物馆位于西安交大最原始的校区,面积不大,但西迁精神却从内心深处鼓舞了我。我以前没来过西安,更不知道西迁一事。在工作人员介绍下,才知道西安交大的前身就是南洋公学,即后来上海的交通大学。1955年,那时上海和西安的条件差别还很大,但老一代学者和近3000名青年学生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地登上“向科学进军”的西行列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的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
在第一飞机设计所、飞机制造厂和试飞院,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国家重器。中午午餐,听阎良的同志说试飞烈士陵园里安葬的全是20多岁在试飞中牺牲的小伙子。心里无比感慨: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的不是敲锣打鼓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每一份子都努力奋斗!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10点整,公祭开始。整个南京全城鸣笛致哀,以国之名,悼念同胞。82年前,陷落的南京6个星期内30万同胞被日军无辜残杀,平均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此时内心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不仅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更要居安思危、发奋图强。
2021年3月,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应邀到我所在的贵州省六盘水高新区考察产业项目,期间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
六盘水市是一个因“三线”而生的移民城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感召下,几百万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无数民工建设者到“三线”地区扎根,为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三线”建设过程中不仅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创造了不朽的工业奇迹,更为重要的是孕育了伟大的“三线”精神。作为“三线”建设的干部子女,我也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清明前夕,作为区委中心组学习的一员,我来到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从1927年“四一二”反到1949年新中国解放前夕的22年中,约有近十万志士和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雨花台撒满了先烈的鲜血。由同志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获得解放。横额上方花岗岩雕琢的图案,象征着雨花精神与日月同辉国风古韵的文案。
“雨花台”原本来源于一个极其浪漫的故事。南梁时期,云光法师坐坛讲经,到极妙之处,感动佛祖,天降花雨,故名雨花台。
然而,近百年来的雨花台却又是一个贯穿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民族奋斗史的历史足迹。启示着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近一年的挂职工作,我不仅学到了贵州以外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西迁精神、“三线”精神、雨花精神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一直浸润着我,成为我内心深处历久弥新的动力,也注定成为我终身受益的源泉。
最近,我再一次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站在纪念碑前,不禁想到了静海寺、梅园新村、钟山风雨;想到了《清明,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那首诗:我们今天喝的水,是烈士当年流的血。我们今天生活的质量,是他们当年牺牲的数量。我们今天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他们当年从枪林弹雨中冲出来的速度。好好站立,不要辜负倒下的人。想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写: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百年之后的中华民族又遇百年之变。但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已不是百年前的国家,人民也不是百年前的人民。
“小左,小左……快来帮我抬床放车顶!”2018年5月14日下午,六枝特区月亮河乡中心校教师陈寅一边小心翼翼地在自己轿车的车顶铺上柔软的垫子,一边请同事左恩贤帮忙。
61岁的李文才至今未婚,住房是几年前政府为之修建的,属特困供养人员。李文才因多种原因对待生活态度极其消极,整天头发蓬松、白酒为伴、家什凌乱…… 如何改变这名“酒仙”的生活态度呢?陈寅看在眼里计从心来。从此,他每逢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便不厌其烦与老李拉家常,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鼓励他笑对生活,还帮助李文才打理家中。
陈寅一晚晚的促膝谈心,一次次的清洁行动,加上村里实施的组组通户户连及“三新一清洁”等工程,让李文才体验了新时代的新生活。李文才开始理发,减少喝酒,常洗衣服,每天把家里侍弄好才出门,闲暇之余他还会拿着笤帚参与打扫村道。
纳埂村民组二级残疾村民韦洪彪,早些年知道国家每月给他补助40元,可自从领了一次后,就再也没有领到过。
“这钱肯定被人‘整’啦!”韦洪彪及妻子生出很多想法,心里常常不愉快。陈寅知道后,及时到社会事务办及金融部门了解情况,得知韦洪彪用的只能取钱不能显示出入账明细。
随后,为解除韦洪彪夫妻内心的疑虑,陈寅开车到距单位12公里的纳埂村民组将其李文才接到折溪信用社。在信用社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解决了两位老人的烦心事。
村民杨喜学与妻子耳闻目睹个别村民懒惰,还享受国家这样那样的优惠,而夫妇俩辛勤劳作被村里当“外人”韩江写的短篇精选,因此总想“讨说法”。陈寅与同事多次到杨喜学家中交心谈心韩江写的短篇精选,讲国家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大变化……直至杨喜学夫妻俩的脸上又重现笑容。
2020年春节前夕韩江写的短篇精选,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陈寅,一名普通教师,更是一名党员,他具体负责分管全乡教育系统的安全工作。为确保全乡师生的生命安全,他马不停蹄对全乡288名教职员工和3014名学生开展大排查、弄清楚所有师生在寒假期间的去向,及时向各校园传达上级文件及相关防护常识,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及增强防护意识,自觉居家隔离。
为阻断疫情的传播,各地都设立卡点,24小时对过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及行程检查,陈寅在排查校园防疫工作时,一路看到各个防疫卡点值班同志的辛苦情形,心里总是很感动,常想着要为村民干些什么。
2020年2月9日上午,陈寅对家人说:“我一会拿1000元买点方便面送给路上防疫卡点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了群众的安全太辛苦啦!”
一家人抱团献爱心。陈寅怀揣2000元马不停蹄到一批发点购买了52箱方便面,便自驾车先后将其送到九龙街道六郎路口卡点,月亮河乡把士寨卡点,郎岱镇青林湾卡点,六枝与关岭边界的中寨卡点,为卡点值守人员献上了自己的一点心意……
一名党员一面旗。陈寅不管是在决战脱贫攻坚战中,还是疫情防控战役中,他用心、用情、用行动诠释着一位人民教师、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让党徽在胸前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