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中村位于泾县西部,是一个由董氏家族居住的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所以又称中村董家
云岭中村位于泾县西部,是一个由董氏家族居住的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所以又称中村董家。历史上董氏家族尊儒崇学,人文鼎盛,被称作是“诗书礼家”“五城世家”“江左礼族”“西乡望族”,曾出现过“一门五进士”,村里人更是以出过一个明代著名的清官董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938年8月至1941年1月,中村董家为新四军教导总队队部所在地。新四军教导总队实际上是一所学校,称为“皖南抗大”配文案的唯美图片配文案的唯美图片,总队下设3个大队、13个中队,总队长由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兼任,教育长是冯达飞。教导总队的学员一部分来自新四军各支队的军政干部,而大多数则是来自江南各沦陷区的抗日爱国青年,还有少数来自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青年,学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
1939年4月,太平县三门区的叶碧贞(1914-1941)来到中村,参加了新四军教导总队第二期女生八队学习和训练,这一年她25岁。1940年春,叶碧贞由皖南特委派回三门区担任区委。1941年9月,太平县政府围剿游击队,叶碧贞不幸被捕遭到敌人杀害。
新四军教导总队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培养了4500多名学员,而且也与当地群众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我陪同黄山区文联主席袁良才和曹永康老师踏着新四军红色踪迹,来到了中村董家,寻访到董树松一家两代人一段红缘故事。
1947年12月份,董树松出生在中村董家,他自幼耳濡目染从他父母那里听到很多关于新四军在中村留下的故事,这些故事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他家隔壁有一幢老宅,这是他的爷爷董景策留下来的。1938年7月,新四军从董树松的父亲手上,征用了这幢房子作为新四军军部队部。我们看到在董树松家大门左侧的巷道旁,竖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军部旧址(教导总队)”石碑。1961年这幢房子就已经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树松和他的夫人领着我们进入到教导总队队部旧址的屋内进行参观,并为我们介绍。董树松说,他的爷爷早年在江西经商,积攒了一些家产,清末光绪年间建成了这幢房子。这座房屋坐北朝南,因左侧(东侧)是古村中的一条巷弄,因而大门是朝东开的。如果是从东侧大门进入屋内,便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的庭院,正对面的墙上装饰着一面镂空花窗,非常雅致。
周子昆(1901年-1941年3月13日),原名周维宽,字仲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他参加过“五四”运动,参加过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屡立奇功,是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在中村这一时期,周子昆是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教导总队队长。皖南事变中,他与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同时被叛徒杀害,年仅40岁情感类的标题。而教育长冯达飞(1899年-1942年6月8日)也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黄埔军校精英,当过孙中山的贴身侍卫,参加过广州起义、百色起义,参加过长征,是中国空军史上首批飞行员、第一个飞行教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被捕,1942年6月8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壮烈牺牲。
这幢穿越了百年风雨的老宅有着很多的红色记忆。叶挺将军、项英副军长和袁国平主任等常来教导总队作抗日形势和任务的报告。1939年春,周恩来视察云岭新四军军部时在此召开过干部会议,并在此宴请国际友人史沫特莱。董必武也到过这所房子。
董树松的父亲董氏陈七斤是一位开明人士,新四军征用他家房屋时,正好是他与董树松的母亲结婚的那一年。结婚的第三天,小夫妻俩就主动搬出了新房,将房屋让出交给新四军教导总队。周子昆和夫人何子友都特别平易近人,在他们的影响下,董氏陈七斤深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地为新四军筹办粮食、提供服务。那时,董树松的母亲与周子昆的夫人何子友年龄相仿,成了一对“好闺密”,并且结成了干姊妹。
周子昆夫人何子友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传奇人物,枪法精准,武艺高强,也是当时新四军教导总队的武术总教官,有“双枪何姑娘”“何铁拳”称号。2016年2月22日,何子友老人在南京逝世,享年103岁。
周子昆、何子友的女儿周民就是在这所房子西侧南边的屋子里出生的,董树松的母亲一直都在他们的身边帮忙料理。周子昆牺牲时,何子友还怀有遗腹子周林,周林出生后,也是董树松的母亲在身边料理。
“两个孩子都是我婆婆带大的,我们还到南京去看过周民,我叫她周姐,她现在也都已经80多岁了。”董树松夫人曾阿姨告诉我们。
新四军教导总队撤出中村后,董树松的父母又搬回到老宅内居住。1947年12月生下了儿子董树松,董树松从小就居住在这幢屋子里。1990年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征用这幢屋子作为教导总队旧址,董树松跟他父亲董氏陈七斤一样主动搬了出来。
自此以后,董树松成了这幢屋子的管理看护人。他看到屋子外墙需要修理,便主动请来工人进行维护。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董树松老两口收拾得干干净净。在老两口管理看护的日子里,他们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曾来过这里,新四军时期,他父亲曾三是中央东南局兼组织部长,东南局就在离这里不远的丁家山村。”董树松夫人曾阿姨说。
在周子昆住室和冯达飞住室里,整齐地摆放着老式的床、桌椅和一些生活日用品。董树松说:“这些都是我们无偿捐给纪念馆的,而且都是周子昆、冯达飞当年他们使用过的原物。”听到这里,我不由地对董树松老两口产生了敬意。
“在设立教导总队队部旧址前,在南京生活的何子友到中村来过一次,她告诉我们要将这幢房子保护好,以后要建成一个纪念馆。我们完全没有反对。”董树松夫人曾阿姨说。
“儿子现在在南京工作,我们又不经常在家,因此屋子钥匙交给亲家,现在屋子由亲家管理。”董树松说。近几年,旧址管护牌上的看护管理人由“董树松”更换成了“董树基”的名字。
“我在南京也工作十几年,陪同泾县的妇女主任到南京军区医院探望过何子友老人情感类的标题,还拍过合影。”我们在董树松老两口卧室的相框里看到了董树松与何子友在一起的合影照片。
走在中村的古老巷道里,我们细细寻访了董氏义门坊、父子进士第、玉书公祠,玉书公祠内墙壁上有墨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语录以及有关抗战的论述,是当年新四军活动留下的遗迹。村前是一条流水淙淙的晴溪河,叶挺军长曾在这条河里畅快地游泳,在鸭子潭与村中孩童戏水,1939年拍摄的照片收藏于泾县云岭新四军史料陈列馆。
短暂的半天时间,让我们仿佛走进80年前新四军那段峥嵘岁月情感类的标题,董树松夫妇一家两代人的红缘故事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这里的每一处文物都折射出新四军先辈们的崇尚思想和高风亮节,深藏着党人精神与信仰的密码,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力量的源泉,值得我们共同守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