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小女孩居然干这种事”、“别戴套,原来有这样的危害”吸睛的标题再配上一张热辣的图片,乍一看,还真让人瞠目
“14岁的小女孩居然干这种事”、“别戴套,原来有这样的危害”吸睛的标题再配上一张热辣的图片,乍一看,还真让人瞠目。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向记者吐槽“老爹经常在朋友圈转发一些文章,标题让人脸红心跳,不过大多是标题党,内容又是另一回事。现在的长辈,难道玩得这么嗨了?”
小孙的奶奶今年67岁,自从去年他教会奶奶用微信后,奶奶成天倒饬手机,玩起微信来也是溜溜的。“平时除了发一些和姐妹跳舞,或是出去游玩的照片,还会发一些感觉怪怪的内容。”
是什么“怪怪的内容”?小孙说,其实就是那些“标题党”写手制作的微信推送情感鸡汤文章,标题看上去令人咋舌,但实质内容却是正能量。有一次,奶奶在家庭群里面转发了一条朋友圈文章,题目是《十四岁的小女孩居然干这种事》,“当时我看到标题,以为是那种庸俗的内容,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没想到点进去一看内容情感鸡汤文章,竟然是写一个14岁的小女孩照顾瘫痪在床的妈妈,满满都是正能量。”
小孙说,看完内容后,只能感叹“标题党”太厉害了爱情随笔,能把一个煽动人心的故事,用这般吸人眼球的标题写出来。
前不久男女情感故事,陈先生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父亲有时也转发一些“让人脸红心跳的内容”,比如《移动公司女经理上厕所,火了》、《别戴套,原来有这样的危害》等等,一般成年人看了标题,真的难免对内容想入非非男女情感故事。“老爹到底在关注啥?”陈先生也点进去看,“没想到情感鸡汤文章,那条内容还是健康的,女经理只是看到厕所不干净而发了火,而另一则讲的是手机套的危害。”
陈先生坦言,父亲平日里对子女的教育还蛮严厉的,仅仅是看他的朋友圈标题,完全与他的形象不符。除了对这些黄暴标题的反感之外,他也表示,有些看起来并不健康的内容,也可能存在一些伪科学等等,“怎么让老年人的朋友圈更积极健康呢?”
有些内容明明是健康的,正能量的,可为什么非要取一个夸张的标题配一张露骨的图片呢?而长辈们又为何转发这样的内容?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几位老人。
陈先生的父亲直言,有些文章,内容确实还不错,很受用情感鸡汤文章,这样的标题也容易吸引人点进去看。“虽然标题跟内容文不对题,但我转发的文章内容都是不错的,因为标题的缘故不看的话也有点可惜。”大爷说,有不少文章其实里面都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他觉得有道理,也会转给孙子孙女看一看。
67岁的吴阿姨玩微信3年,智能手机也用得很顺手。“我们老年人平时也没什么大事,有了微信,大家能在一起聊聊天男女情感故事,建个群,分享分享有趣的东西,蛮有意思的。”
谈到朋友圈内容,吴阿姨表示,身边有些老年朋友确实喜欢转发一些奇怪的东西,点进去一看,才发现自己想多了,“有些内容蛮好,孩子大了,我也不怎么会说话,转发这些内容给孩子看对他们还是不错的。”不过,也有4、5位老人向记者表示,对于这种“标题党”,自己还是比较的。袁阿姨是退休老师,不仅热衷于公益活动,还热爱健身。她的朋友圈里大都是分享公益活动,还有她和姐妹们跳舞的内容爱情随笔。“刚开始玩朋友圈的时候,看到有些乌七八糟的信息还是会点击进去看,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个套路,也就不再关注了男女情感故事,有时候看到,会有点厌恶。我觉得朋友圈不管是标题还是内容,都应该积极、健康、向上才是嘛!”
对此现象,不少市民网友纷纷发表看法。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发现这些文章套路大都比较相似,往往是标题涉及“黄暴”、或者跟“性”打擦边球,但是里面讲的却是一些亲情、爱情男女情感故事、人生感悟一类的爱情随笔。“其实这些内容跟以前一些煽动性很强的鸡汤文差不多,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用更夺人眼球的方式加以包装了而已。”
有网友说,有些文章看似阅读量比较高,动辄上千,多则上万,甚至破10万,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内容是劣质营销平台为了吸引粉丝做的推广,老人转发这些内容,看似是分享,但实质上是在帮这些营销平台增加影响力。“对于夸张的内容,作为小辈们也不能视而不见,看到不良内容可以向微信平台举报,当然平时也应该多关心老人,跟他们交流,构建共同话题,也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优质的公众号。”
关于老年人转发“鸡汤文”的现象,记者也咨询了相关专家。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男女情感故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红尔表示,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除了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疾病外,他们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忽视,现在的老年人焦虑、抑郁现象比较多,医院门诊量也有上升趋势。
而老人刷朋友圈,这话题背后其实折射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些老年人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文章内容,某种程度上打动了他们,所以会发给身边人看。当然也存在这样的可能,他们刷朋友圈,其实更多的是刷一种存在感。老年人退休在家,无所事事情感鸡汤文章,往往会有强烈的失落感。他们对新兴事物好奇,以此来证明他们并没有与社会脱节,没被社会淘汰遗忘。
但相对于成年人,老年人信息甄别能力较低。“现在网路如此发达,信息这么多,老年人在享受快速方便的同时,还应当提高自身的甄别能力。同时,社会应给老人更多的心理关怀,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对这方面的内容加以管理和制约。”■记者 葛雯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