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文学大家中国的文学作品

  • 2023-07-13
  • John Dowson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政协文史工作室主任杨义堂继获得泰山文艺奖长篇纪实文学《抗战救护队》之后,再次走近血与火的抗战年代,挖掘出中史、八路军抗战史上一段真实而又传奇的英雄故事,写出了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昆张支队》

十大文学大家中国的文学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政协文史工作室主任杨义堂继获得泰山文艺奖长篇纪实文学《抗战救护队》之后,再次走近血与火的抗战年代,挖掘出中史、八路军抗战史上一段真实而又传奇的英雄故事,写出了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昆张支队》。该作品与过去广为流传的抗日文学经典既一脉相承,又有其鲜明的特点。不少读者将作品一口气读完,纷纷点赞或者留言,概括起来,这部作品有几大亮点:

  这部《昆张支队》和以往反映敌后抗战的《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鸡毛信》《小兵张嘎》等作品不同,以往的作品大都反映地方武装、民兵或普通百姓的抗战,而这部书写的是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一支正规部队。那时候十大文学大家,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配十分猖獗,一个三十多人的小队就敢横冲直闯地扫荡。为了战胜日军,八路军一一五师进行了整编,由大团缩编成“小团”,撤销了营一级编制,原来每个主力团有三个营九个连两千五百人左右,缩编后团部直辖五个大连十五个大排,每排都有一挺轻机枪和一具掷弹筒。这样的大连编制人数在一百五十人左右,一个“小团”人数只有七百人左右,但小规模战斗的支援火力大大加强。在新的编制下,我军一个独立的大连完全能够和日军的一个小队对战。昆张支队正是一支改革后的小部队,在冀鲁豫根据地东北部的昆张地区(梁山、昆山、寿张、东平、汶上一带)被敌人占领之后,敌占区内碉堡密集,公路、电话四通八达,敌、特、顽、会、匪猖獗,在吴忠、王定烈、邵子言的带领下,只有百余人的昆张支队勇敢地翻越封锁线,三进昆张地区,越战越勇,在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发展成八百多人的团级队伍,解放了昆张地区五个县。冀鲁豫军区推广昆张支队的经验,不仅收复了原来的根据地,还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这部《昆张支队》可谓以小见大,让我们知道了日军一次次扫荡的艰苦环境,了解了八路军的体制情况和带领人民铁血抗战的坚定意志。

  这部作品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写出了八路军和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八路军一进入山东地区,和别的部队不一样,见了老百姓,“大爷”“大娘”喊得十分亲热,梁山乡绅杨静斋从八路军对人民的感情上,预感到将来的天下是八路军的,带着猪肉、白面去请八路军来梁山驻扎,才有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梁山战役的胜利。八路军在梁山召开水泊会议,说鲁西南一带没有山,老百姓就是八路军的靠山,开始了平原游击战争。日伪军铁壁合围的时候,八路军再难,也要带着老百姓一起突围,死活也不抛下老百姓。昆张支队打仗,都要把战场摆在村庄外,别祸害老百姓,为了不让日伪军老百姓,每次战斗以后,让老百姓替伪军求情,送受伤的伪军回据点。最感人的是,为了夺回日伪军抢走的耕牛,昆张支队不顾敌人人数众多、力量强大,不惜一切为老百姓夺回了耕牛,但是也牺牲了二十一名战士,是昆张支队历次战斗牺牲最多的一次。人们用最高的葬礼埋葬烈士,建立八路林,从此年年祭拜。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读者读到此处也往往动容。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就是要重新找回战争年代党与人民的那种鱼水之情。

  《昆张支队》是一部真实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几乎走遍了当年昆张支队战斗的村庄,千方百计查到了所有的文史资料,走访了昆张支队和知情人的后代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征求意见和建议,然后才开始写作昆张支队的故事中国的文学作品。她不像一般的纪实文学作品,而是像一部小说或电视剧,作者躲到人物的背后,不动声色地讲述这些英雄们的故事,真实地刻画出了他们的艰苦环境和斗争场面。1942年10月“铁壁合围”后,昆张地区变成了敌占区,八路军两次团营级部队只是进行了一天的“”就被赶了出来,根本没法立足,昆张支队打扮成老百姓,以百人的小部队一进昆张地区,在民团的惊扰、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下,找到敌人的薄弱环节,狠狠打击敌人一部,一次次跳出包围圈,完成了任务十大文学大家。之后又二进昆张把敌占区变成游击区、三进昆张,和日伪军进行决战,把游击区重新变成根据地。他们几乎是天天夜里行军、拂晓打仗,上午休息,傍晚转移。在危险的时候,甚至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几天睡不了一个安稳觉,一年零七个月间打了四百多仗,平均一天半打一仗。真是天天险象环生,让人为英雄们捏着一把汗。建国以后,昆张支队一些指战员成为高级干部十大文学大家,都是由于经受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而成长起来的。也有一些抗战后回家务农的,生活困难,命运坎坷,让人叹息。

  这部作品特别注重塑造人物,一些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任支队长吴忠只有二十一岁,少年英豪,敢打敢拼,打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抢过身边人的冲锋枪,边指挥边打。他机智勇敢,能正确判断形势,躲过危险。经过平原党校斗争的考验,他更加沉稳,更有担当,他爱上了被错杀的干部女儿田涛,决心为她遮风挡雨。后来他当上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依然背着冲锋枪走在前面。第二任支队长王定烈是一个年轻的老红军,浑身都是战争奖赏的“勋章”,腰椎里有卡着的,头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为了节省鞋子,一年到头穿草鞋。他有些优柔寡断,但是为了夺回百姓的耕牛,却义无反顾地让部队出击迎敌。王芝茂村妇救会主任贾大娘二十三岁死了丈夫,生活的压迫和孤凄让她不到四十岁就白了头,两眼呲目糊,被八路军称作贾大娘,但是她却义无反顾为八路军送情报、救伤员,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敌人进村时,为了保护八路,她要让儿子引开敌人。她在为党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带着许多妇女干部一起工作,成了村支部、县里的妇女委员,被授予“红嫂”称号,她的头发竟然变黑了,最后活了九十三岁。这个“白毛女”和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形象有着截然的不同。那位娇生惯养的青年马三妮儿在母亲和姐姐被日伪奸杀后,被父亲送到昆张支队参加了八路军,因为偷拿了别人的棉鞋而被批评,开小差回了家,又被父亲扭送到了昆张支队,一步步成长为勇敢的八路军战士,他在战斗中成长,在夺牛战斗中负伤,他不让战友救援,最后英勇牺牲。还有宣传队长于灿周、大个子机范广博、张庄村民张兴让、情报员唐绍增等一个个人物,也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就连敌人方面如日军平井、患得患失的伪军中队长周庆丰,诡计多端变的陈玉镜,霸道残忍的铁杆大汉奸刘本功等,都让人过目不忘。

  作者从小在黄河岸边、梁山脚下长大,跟着父辈听了许多八路军昆张支队的故事,对流传在鲁西南一带的山东梆子、瞎呛、两夹弦等戏曲十分怀念,当作者有能力写这样一部反应家乡生活的抗战文学作品时,少年时代的记忆全部复活了。他写的郓城瞎呛大师利用唱戏救人的故事十分传神,写了大羊几台大戏对着唱,把每一种戏曲品种的唱腔和演员神态都写活了,还有神奇的梁山武术功夫、乡村集市卖鞭炮的吆喝声、大车店里推牌九的嘈杂,都有一种浓浓乡音,作者将昆张支队的斗争场景和《水浒传》进行穿越比对,还用了很多梁山泊方言和歇后语,传神地写出了幼年时期黄河两岸的生活场景。这部作品是作家回望故乡的一幅风俗画中国的文学作品,让验到独特而迷人的梁山泊风情。(燕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