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推荐最伟大的作品吉他谱中国古典文学网

  • 2023-08-24
  • John Dowson

  记录和书写时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对于报告文学作家而言,更是如此

文学推荐最伟大的作品吉他谱中国古典文学网

  记录和书写时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对于报告文学作家而言,更是如此。报告文学是深切地触摸时代脉搏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文体形式,她以其贴近现实的温度和扎根大地的深度,成为新时代最为重要而又鲜明的文艺表达方式之一。

  时代呼唤报告文学,时代需要报告文学,也对报告文学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告文学”四个字的落脚点在“文学”二字上,而又因为有“报告”二字的参与,报告文学则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职责和时代承诺,所以我认为报告文学更是一种使命文学。它不只是对人物和事件表层的浅显的涉及,而要求写作者深入人物灵魂的深处,事件的内核,需要对现实社会作出及时的生动的真实的准确的有效的反映。采访时,要求写作者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作时,要求写作者有冷静、客观的态度。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不只是文学的呈现,而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学、社会学、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等,它应该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这就要求写作者有基本的良知底线,较为开阔的视野,宽阔的思维,辩证的思想,历史的眼光。

  当然,报告文学写作最终还是要回到文本上来,“文学”才是报告文学的根本,或者说本质。但这并不是说不要“报告”了,“报告”同样重要,它要求报告文学作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代特征。“报告”是对写作者思想、哲学等知识的考量,“文学”同样是对写作者文学修养的考量。在当下报告文学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文学推荐,有些写作者认为只要记录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和人,就是报告文学,只要抓住了大题材,就能写出大作品。事实上中国古典文学网,不少写作者往往在抓“报告”之时,忽略了“文学”,大大削弱了报告文学的力量。

  报告文学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体现在使命和担当上,或者说它就是一种使命文学文学推荐。作为一种使命文学,报告文学从未推辞自己的社会职责和时代承诺,始终坚持在场、参与、承担与反思的角色,始终坚持在新闻结束的地方、热点逐渐隐入历史的时刻再出发,再深掘,从而作出了作家独特而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灾难中,以及社会焦点、热点事件面前,报告文学作家总是以“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勇气和自觉冲在最前面、身处最前线。因为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报告文学作家必须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事件现场、走进真实的生活,这是基本的写作态度。但还不够,还必须倾注自己的情感,真切地感知、判断、把握,进而真实地记录、深刻地表现事件。

  报告文学是使命文学,也是行走的文学。好的报告文学是行走出来的,好的报告文学作家要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实地勘察、现场采访,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文学。并且要真诚地行走。唯有真诚地行走和创作,才有可能更加接近生命的真谛。而真诚地再现生活,是一部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品质。真诚与时代无关中国古典文学网,与文学现象和无关,与认识、态度、虔诚有关。近些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成为当下作家取之不尽的文学富矿,也吸引了广大报告文学作家投入这一广阔的舞台。我作为其中的一员,采访时,把自己当成小学生,认真倾听和记录;创作时,我把焦点汇集在老百姓身上,以平民的视角,传递人民的心声。实践告诉我,唯有真诚地扑下身子,扎根基层一线,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才能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

  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部作品的成功并非简单的文学呈现,精神向度才是报告文学价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成熟的作家,经典的报告文学作品,都会体现出对文学精神向度的坚守与不懈追求。我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也在努力地多呈现精神向度,特别是在《乡村国是》《彩瓷帆影》的创作中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乡村国是》地呈现其精神向度。首先是民族精神的呈现。作品中记录的是一个个普通群众、扶贫干部与贫困和困难顽强斗争的故事,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其次是中国党人的伟大担当。民生为上,不忘根本。从党的以来,习总进山区、走边疆、访老区、入海岛——通过一张蜿蜒曲折的扶贫路线图,便可看到中国党人的承诺与担当。再次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脱贫攻坚是一项没有国界的伟大事业,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做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与各国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就是我尽可能地向这部作品注入自己的情感最伟大的作品吉他谱、情怀最伟大的作品吉他谱、反思、忧虑等诸多因素,不回避矛盾、困难、难点,尽量用发展和审视的眼光看问题,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考。不为扶贫而写扶贫,而是把重心放在探讨中国农村的发展问题上,把贫困与战胜贫困这一时代大主题放在对乡土生活的叙述中书写,努力把农村生活变迁和变迁中的农民生活展示出来。体现个人的精神,也体现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体现个人的命运,也体现民族的命运,时代的命运,以及世界的命运。诸多情感和精神的立体交织,使作品走向丰富和厚重。

  即将创作完成的《彩瓷帆影》,同样注重精神向度的呈现。我以贯穿中西的视角,结合行走、回忆与历史讲述,追溯长沙彩瓷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恢弘历程,既探秘中国制造远销海外的文化和经济因素,也描绘出一部数千年中西文明交流史的历史图景。我力图以独特的体验和文字传达着对人性、历史与现实的关注与沉思文学推荐。

  时代在变,文学也会不断变化。虽然新媒体时代,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生产、传播,以及人们对文学的接受程度文学推荐,但我相信,变化的只是形式,而非本质。事实上,古今中外文学传播的方式一直在发生变化,而文学的精神本质一直没变。新时代,无疑是催生报告文学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在顺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同时,唯有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取向,坚持独立不迁的品格,不断强化和完善文本与理论体系,“深挖井、挖深井”,写出真正具有人民性和广大读者喜欢的作品,才是报告文学的发展之道。(作者系省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