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获得一致共识:祝贺作者沉洲写出了一部好作品;祝贺作家出版社抓到了一个好选题,出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研讨会获得一致共识:祝贺作者沉洲写出了一部好作品;祝贺作家出版社抓到了一个好选题,出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个选题不单是内容重要,关键还写得好、有特点,为当前开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板。
徐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读完书,我当时就询问出版社的人,这个作者我怎么不熟悉?作品叙事非常流畅,他是不是写小说的?我真的很感谢作家出版社,感谢福建省文联,通过《乡村造梦记》,让我知道福建还有一个非常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
这本好书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怎么用文化软实力,把一个落后、古老、偏僻的乡村与全球化的时代连在一起。它是一个新山乡巨变的典型样本,我不敢说它是唯一的,但有非常强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可模仿性。这一点让我特别惊奇。
这部书写出了农民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史诗,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本书的价值有一种非凡的意义。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看过写乡村脱贫、乡村建设的作品,很多都比较套路,主题、内容比较相近儿童文学投稿网站。《乡村造梦记》通过文化创意创新、文化产业来写,而且做得那么好。选择林正碌这个人、这个事来写,非常新鲜,非常有个性和特点,它所呈现的内容和很多作品角度都不一样。它不光着眼乡村脱贫、乡村经济发展,还着眼于对人心灵和命运的改变和浇灌,是更长久的一种扶助,这一点非常了不得,是很多作品没有涉及到的。在这一点上,全书写得很深入、很独特,也很富有创意,为乡村脱贫儿童文学投稿网站、乡村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和新的思维方式,找到了新办法。我们看到了沉洲的思考,也看到了这种思考取得的很好成果儿童文学投稿网站。作品文字也很优美,写出了一种美好,有诗情画意的感觉。
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我之前对作品完全没什么期待,结果一下子就看进去了,而且看了放不下,确实很优秀。他写活了林正碌这个另类的时代新人,报告文学以人为主的写作,有突破的并不是很多。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这个作品写法上有特色。现在占主导的作品一个人称就下去了,全知全能视角,上天入地全给代言了。沉洲的写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田野调查的东西放进去,人称转换过来了,化成自己的东西。他在创作上是想了一些办法的,文本不枯燥,提高了阅读体验。但作品宣传不太够,包括对沉洲本人,酒香也怕巷子深。
徐可(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品为什么抓人?就是不走通常路,通过发展文创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这两年十大网络作家排行榜,至少在我的阅读范围第一次看到。跟同类题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品相比,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或者说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
全书结构像瓜藤,纵向往前发展、生长的过程中,横向分支、开叶、绽花,最后结果。这种结构使整个叙事非常饱满,特别是林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乡村造梦记》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我觉得,相对于它的文学意义来说,它的社会意义更大更有价值。
张陵(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屏南模式”是一个大亮点,《乡村造梦记》正是在这样的大时代格局中十大网络作家排行榜,展开了屏南故事的生动书写。屏南故事支持了《乡村造梦记》主题的提炼和构建,形成了作家独特而深刻的思考。
《乡村造梦记》不是在造一个远离尘世的飘渺之梦,而是在造一个新时代入世乡村之梦。一个与自然与社会与人和谐相处的真实之梦,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
顾建平(《小说选刊》副主编):沉洲找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写作对象。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结构方式非常出色,为我们目前的主旋律非虚构文学作品写作提供了诸多启发。这是乡村振兴的特例,是一个极致,而不是典型。正因此,才吸引读者,才能显示出乡村振兴的传奇色彩和伟大意义。《乡村造梦记》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在农村就地实现现代化,让梦想兑现,把天堂建在大地上。作者在叙述对象的选择、题材的剪接、切入的角度诸方面,都有精心的考量。《乡村造梦记》的文字是耐得住咀嚼,耐得住琢磨的。
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文学作品成百上千,像这样耳目一新的,难得一见,我相信也会感动读者。在同类题材作品中,《乡村造梦记》出类拔萃,即使放在2021年度全部非虚构作品中,它也是凤毛麟角。
王国平(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学评论主编):沉洲通过记录、呈现去唤醒,沉下心来写作,把这个作品呈现给我们。刚才很多老师也讲到,他的这种写作方式,跟我们传统的报告文学写作方式有点不太一样儿童文学投稿网站十大网络作家排行榜,他用了一种很特别、很沉稳的个性化叙述节奏、叙述腔调,也有一种自信。他长期从事散文随笔写作的积淀在这里面彰显了出来。
陈涛(中国作家网总编辑):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乡村振兴的诸多思索,是文学关于乡村振兴的示范性书写。它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文学层面,它还可以是一部乡村振兴的工具书。通过对作品的研读,那些有着相似境况的乡村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未来可能的身影,这也正是文学的力量所在。
曾念长(海峡文艺评论杂志社社长):沉洲抓住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性,将林正碌的个人气质和行动转化为可被概念和逻辑把握住的外部世界问题。个人的理想信念连接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个人实践则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摸索中不断被验证的一个生动注脚。在个人微观层面,我们看到的是行动和故事;在国家宏观层面,我们看到的则是政策和理论。二者无缝链接在一起,是启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来实现的。以我之见,这个作品最大的亮点不是叙,而是议。在我们读完一半篇幅,确认了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逻辑之后,接下来的阅读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议论开始呈现出排山倒海的力量,真正获得了某种流畅感。
陈培浩(福建师大文学系教授):《乡村造梦记》通过以林正碌为代表的乡村造梦者的实践证明,在自媒体时代,乡村和城市的关系可以重构。乡村可以是梦想的出发地,是新的社交聚合场域,蕴含着重构丰富青年文化的可能性。由此,《乡村造梦记》堪称当代中国创业史,智能时代的乡土画梦录。它使乡土成为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事关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也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何去何从的探索。
徐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这本书让我特别激动,奇人林正碌的出现,让二三十年代的晏阳初那一代人的梦想有了新的样子,真正呈现出一个文化扶贫、文化开发、文化建设新农村的标准样子。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林正碌不是扶贫干部,但他做的工作不比哪一个扶贫干部差,他对农民的情感,对国家的情怀,对贫困者、弱者的大义精神,让人非常感动。
陈涛(中国作家网总编辑):《乡村造梦记》中的主人公林正碌是一个文化名人,我曾因拍摄脱贫攻坚专题片去宁德,不止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评价最多的是“神人”。面对一部以“神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过分赞美以至于将人物神化的写作是我担心的。而在作者笔下,既有对他乡土情怀的赞赏,有对他工作推进不易、得不到理解的同情,同时也有对他的建议以及批评,视角客观平实,书写节制有度,既写出了林正碌的骨骼,丰满了他的血肉,并通过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屏南乡村的民风世俗画卷。
顾建平(《小说选刊》副主编):林正碌是一个奇人,博学多才,慎思明辨,他的许多言辞,关于数字化时代,现代传媒,关于新经济,关于文创,“人人都是艺术家”,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包含诸多深刻、敏锐的的预见。他有专业眼光、有创新意识、有思辨能力十大网络作家排行榜、有情怀、有韧劲,还有奉献精神;性格上有个人魅力,有凝聚力、号召力。
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是林正碌与张峥嵘第一次见面,张峥嵘对陌生人所产生的信任感。没有这种信任,后面的一切无从谈起。正是有了周芬芳、张峥嵘这样有情怀、有理想,敢担当的基层干部,林正碌听起来像梦话一般的奇思妙想才得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贺绍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林正碌以自己的公益教学活动让文学艺术的功能在最底层、最边缘化的人群中得以实现,这是多么可贵的事业!这也是林正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最伟大的地方!林正碌是一位有理想的人,他所做的事情非常值得宣传。沉洲的这本书也写得非常好。
徐可(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海安是我的半个家乡,我特意问过那儿的朋友,知不知道这个人,知不知道这个事儿?他说太了解了:这个人就是一个奇人怪才,走到哪儿都能够带来一阵旋风。
作品主角既不是脱贫干部,也不是被扶贫的对象,而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他不是有组织的行为,完全是自觉自愿投入进来,而且不讲任何回报。他所走的不是大家惯常走的寻常路,不是通常用的那种扶贫办法,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农民都成为艺术家,这让人匪夷所思。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像林正碌这样真正能够有想法、具有带动性,能够通盘考虑乡村振兴事业的人,在目前的脱贫攻坚或者乡村振兴事业当中还是缺乏的,他本身不是地方领导、不是带头人,但他把这个事儿做成了。
张陵(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作品主人公林正碌是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学者,对保护古村落情有独钟,对文化创意很有心得。他的造梦表现出一个文化人的特殊责任与担当。龙潭村成了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不仅文化创意取得实效,而且正在打造出乡村振兴的一个“屏南模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林正碌先生是个了不起的思想者、探索者、开拓者。
王国平(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学评论主编):林正碌始终在大地上行走,在大地上奔波,他唤醒广大村庄,唤醒了一群人,书里也提到常青院士说的:唤醒民智。然后也唤醒了我们对美育的重视,见证了艺术的神奇,艺术的力量。林正碌以个人行为,以自己滚烫的生命去影响一个个生命,他既是一个梦想家,更重要的是一个行动派。
曾念长(海峡文艺评论杂志社社长):在《乡村造梦记》中,林正碌就是一个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乡村振兴实验者。他满脑子奇思妙想,并且发展出一套完备的理念体系,当他把想法和理念付诸实践时,万念归一,万法归宗,他显示出了超越常人的专注十大网络作家排行榜,以及外人无法抵挡的热情。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